fgOTN采用4行×3824列的灵活容器(fgODUflex),在传统OTN帧结构基础上优化开销区域。新增16列开销(1905-1920列),支持纳秒级时延测量、快速保护倒换和两级串联连接监测(TCM)。
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,还为未来的扩展提供了便利。纳秒级时延测量和快速保护倒换功能使得fgOTN在关键业务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。
客户信号被映射到fgODUflex净荷区域,生成的调整控制信息被插入到fgOPUflex开销区域。
产生fgODUflex通道连接监视信息,插入fgODUflex PM开销中,并产生fgODUflex串接连接监视信息,插入fgODUflex的TCM段开销中,支持两级fgODUflex串联连接监视,将生成的fgODUflex信号映射到服务器OPU的一个或多个细粒度时隙中。
关于开销和净荷区可以多聊一点。
开销区域用于管理网络状态和故障检测,净荷区则用于承载实际数据。净荷区支持10.4Mbps灵活时隙粒度,最小可承载10Mbps业务,兼容SDH的10Mbps颗粒度。
这种设计使得fgOTN能够在保持高带宽利用率的同时,灵活地适应不同业务需求,提升了网络的适应性和扩展性。
我们也可以具体来看看fgOTN的具体开销示意图。
fgOTN的业务映射?
我们主要看长江的CBR类业务和分组业务的业务映射。
1. CBR业务映射
CBR业务(如E1、STM-N)采用通用映射规程(GMP),以16字节为映射粒度,支持多种业务类型。优化后的GMP映射减少多级复用路径,降低转接时延。
GMP映射机制的优化显著提高了CBR业务的传输效率和时延性能,特别适用于对时延要求严格的场景,如电力继电保护。
2. 分组业务映射
分组业务(如PKT)使用空闲映射规程(IMP),基于64B/66B编码,保持低时延特性。
IMP机制的应用使得分组业务能够在fgOTN网络中高效传输,同时保持了低时延和低处理复杂度,适应了现代通信网络对灵活性和高效性的需求。